close

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的理論基礎為何?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結構的內涵為何?100地特3等】

(一) 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理論基礎

1.學者 沙巴提爾(Paual Sabatier) 1986 年指出,政策執行的途徑或模式有兩

種:一為由上而下的執行(top-down implementation);另一為由下而上的執行(bottom-up implementation)。依據他的看法,由下而上的執行模式強調政策的執行工作,主要是由下層人員,尤其是基層人員(street level bureaucrats)負責,因此應賦予基層執行人員與機關更多的自主權自由裁量權,使他們能夠因應複雜的政策運作情況。中央決策機關或決策者不必設定詳細的執行架構,而要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間,讓基層執行者能夠採取權宜措施,建構適當的執行過程。

2.然而,沙巴提爾批評此觀點過於強調參與者的能力,忽視決策者的影響力,也過於忽略決策與規劃的重要性,易造成目標移置的現象,使政策分析僅強調參與者互動的行為。

 

3.綜合歸納,由下而上模式的理論基礎,有以下幾點:

(1).有效的政策執行繫於包含多元組織的執行結構。

(2).政策執行結構是有共識的自我選擇過程。

(3).政策執行以計畫理性、而非以組織理性為基礎。

(4).有效的政策執行取決於執行機關間的過程與產出,而非政策決定建構者的意 圖與雄心。

(5).有效的政策執行是多元行動者的複雜互動結果,而非單一機構的貫徹政策目標之行動結果。

(6.)有效的政策執行繫於基層官僚或地方執行機關的裁量權,而非階層結構的指揮命令系統。

7.有效的政策執行必然涉及妥協、交易或聯盟的活動,故互惠性遠比監督性功能更為重要。

() 由下而上政策執行結構的內涵

主張下而上的學者甚多,最有代表性的為賀恩(Hjern)與其同僚所進行的研究。

「執行結構」的概念,是賀恩對政策執行研究的分析單元。而這項研究方法上發現主要來自「由上而下」研究途徑的分析單元太偏重公共和法定政府組織結構設計。結果使許多私人參與者,非法定參與者和非正式組織結構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參與和互動關係被忽略,以致對許多複雜現象解釋受到限制。

因此,他們認為執行是政治和行政的失落連結(missing link),而應將執行視為政治的政策分析,而不是行政的政策分析。基於此,他們認為有心要擴大分析單元,使相關參與者行為有同等被解釋的機會,即在研究設計上應將所有可能相關的法定和非法定、公共和私人以及正式和非正式參與者都包含在內。(共837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phoon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